一、单项选择题:第1~45题,每小题1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依据刑法规定。构成行贿罪要求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谋取( )的目的。
A.个人利益
B.非法利益
C.经济利益
D.不正当利益
2.2008年6月11日晚8时许,王某、李某与龙某等人在回住处途中,与郑某因琐事发生争执。郑某回到其打工的公司后,将冲突告诉同在该公司打工的老乡张某,张某即通过龙某打电话联系李某。双方约定通过打架的方式解决纠纷。当晚ll时许,张某纠集了老乡共30余人,龙某、李某也纠集了何某等10余人,双方均持铁棒等凶器至斗殴地点。龙某一方见对方人多,遂逃离现场,张某一方即追赶。张某、郑某及彭某、向某等人追赶上龙某,张某等人对龙某进行殴打,龙某被迫跳人路边池塘。张某、郑某及彭某等即在池塘边捡起石块向池塘内冒出头的龙某投掷,使龙的头部不能浮出水面,致龙某因溺水死亡。本案中,张某、郑某及彭某应定( )。
A.聚众斗殴罪
B.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C.故意杀人罪
D.不构成罪
3.下列犯罪中,实行行为只能是不作为的有( )。
A.敲诈勒索罪
B.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C.遗弃罪
D.诈骗罪
4.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不负刑事责任
B.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应当负完全的刑事责任
D.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
A.适用我国刑法
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6.甲为杀死乙,向乙家投炸弹,造成乙死亡,房屋炸毁,甲的行为属于( )。
A.想象竞合犯
B.实质数罪
C.牵连犯
D.吸收犯
7.某汽车司机在雨夜行车,从马路中间的一块塑料布上驶过,司机以为塑料布下是附近农 民的稻谷,结果轧死了塑料布下睡着的一个精神病人,对精神病人的死亡司机所持的主观心理态度属于( )。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过失
C.过于自信过失
D.意外事件
8.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在地,窜人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尚未构成犯罪
9.盗窃罪属于( )。
A.故意和过失犯罪
B.过失犯罪
C.故意犯罪
D.故意或过失犯罪
10.根据刑法的规定.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法定对象有( )。
A.火车、汽车、电车、拖拉机
B.汽车、电车、船只、摩托车
C.电车、船只、航空器、火车轨道
D.船只、航空器、火车、汽车、电车
11.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该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 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2.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 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1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实施犯罪,我国有限制地对犯罪的外国人行使管辖权,其根据的原则是( )。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普遍管辖原则
D.保护管辖原则
14.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区别的关键在于( )。
A.犯罪行为是否已经着手实施
B.犯罪行为是否已经实施完毕
C.犯罪行为是否已经造成犯罪结果
D.犯罪行为是否具备了全部构成犯罪结果
15.甲是某搬运场司机.在搬运场驾车作业时违反操作规程,不慎将另一职工轧死。对甲的 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
A.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理
B.按交通肇事罪处理
C.按重大责任事故罪处理
D.按意外事件处理
16.甲与单位领导不和,为制造事端,往单位食堂的饭菜中投放老鼠药,后良心发现,及时制止,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则甲的犯罪状态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
17.卡车司机甲在行车途中,被一吉普车超过,甲顿生不快,便加速超过该车。不一会儿,该车又超过了甲,甲又加速超过该车。当该车再一次试图超车行至甲车左侧时,甲对坐在副座的乙说:“我要吓他一下,看他还敢超我。”随即将方向盘向左边一打,吉普车为躲避碰撞而翻下路基,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甲驾车逃离。甲的行为构成( )。
A.故意杀人罪
B.交通肇事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
18.以下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的是( )。
A.某国有企业领导挪用公款5万元,并以自己的名义将其借给朋友开的企业(有法人资格)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
B.国有企业领导林某以单位名义将公款30万元借给朋友开的有限责任公司使用,未谋取个人利益
C.国有医院药剂科科长包某在药品采购中收受三家制药企业手续费共l5万元
D.村委会主任唐某用虚假发票将村集体的公款(系村办企业的利润)10万元据为已有
19.非法拘禁罪属于(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结合犯
D.连续犯
20.假定甲、乙、丙三人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了盗窃电力的行为,情节严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因为是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组织实施盗窃电力行为的,所以成立单位犯罪
B.应当以盗窃罪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C.仅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
D.既要追究单位的刑事责任,又要追究甲、乙、丙三人的刑事责任
21.某甲被人撞伤,其行使侵权行为之债的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是自其知道侵害事实发生 之日起多长时间?( )
A.1年
B.2年
C.最长不超过20年
D.6个月
22.赵某在公共汽车上因不慎踩到售票员而与之发生口角,售票员在赵某下车之后指着他大喊:“打小偷!”赵某因此被数名行人扑倒在地致伤。对此应由谁承担责任?( )
A.售票员
B.公交公司
C.售票员和动手的行人
D.公交公司和动手的行人
23.刘某家门前有一泥沟,某日运粮车经过此地,由于颠簸,掉落一袋面粉。刘某占得便宜 后.又将此沟挖深一尺,次日又拾得两袋面粉。刘某的行为属于( )。
A.侵权行为与无因管理
B.不当得利
C.无因管理与不当得利
D.侵权行为与不当得利
24.甲的一头牛走失,乙牵回关人自家牛棚,准备次日寻找失主。当晚牛棚被台风刮倒,将牛压死。乙将牛肉和牛皮出售,各得款500元和l00元。请人屠宰及销售,支出l00元。下列哪 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
A.甲有权要求乙返还一头同样的牛
B.甲有权要求乙返还500元
C.甲有权要求乙返还600元
D.甲有权要求乙按该牛的市价赔偿1000元
25.某宾馆为了8月8日的开业庆典,于8月7日向电视台租借一台摄像机。庆典之日,工作人员不慎摔坏摄像机,宾馆决定按原价买下,以抵偿电视台的损失,遂于8月9日通过电话向电视台负责人表明此意,对方表示同意。8月15日,宾馆依约定向电视台支付了价款。摄像机所有权何时转移?( )
A.8月7日
B.8月8日
C.8月9日
D.8月15
26.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是起诉。根据司法解释,起诉的范畴不包括( )。
A.起诉后,被法院作不予受理或驳回或当事人自动撤诉的
B.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起权利保护请求的
C.向有关单位提起权利保护的
D.向仲裁机关提起仲裁的
27.对主物和从物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物属于主物的构成部分
B.从物所有权只在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才随主物所有权的转移而转移
C.从物必须依附于主物而存在
D.从物与主物的所有权人为同一人
28.甲乙各牵一头牛于一桥头相遇。甲见状即对乙叫道:“让我先过,我的牛性子暴,牵你的牛躲一躲”。乙说“不怕”,继续牵牛过桥,甲也牵牛上桥。结果二牛在桥上打架,乙的牛跌人桥下摔死。乙的损失应由谁承担?( )
A.甲应负全部赔偿责任
B.应由乙自负责任
C.双方按各自的过错程度承担责任
D.双方均无过错,按公平责任处理
29.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保管合同的成立时间为( )。
A.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时
B.保管物交付时
C.保管人签字时
D.保管费交付时
30.画家甲为办画展向朋友乙借款5万元,并将自己的一幅画交给乙作担保,要求其妥善保管。双方约定l年内甲还款取画,否则该画即归乙所有。现乙对该画( )。
A.享有权利质权
B.享有动产质权
C.不享有任何权利
D.享有留置权
31.李绅与老伴生有一子李壮,一女李柔,均成年成家。李壮有一女,李柔有二子。李绅与老伴身体较好,且用其自有退休工资聘一保姆负责照顾其起居。 2000年6月,李柔因病去世。李绅因经不住丧女之痛,一病不起,竟也撒手归西。李绅死后留下房屋数间,存款数万元及名人字画若干。李绅生前留有书面遗嘱,将字画及房屋留给李壮,其余财产未作处理。在分配遗产的过程中,李壮遇车祸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柔早于李绅去世,不能继承李绅的遗产
B.虽然李壮遇车祸死亡,仍能与其母平分李绅未作处分的财产
C.李壮的女儿可行使李壮的遗产继承权,但房屋字画除外
D.李柔的两个儿子不可以继承李柔有权继承的遗产份额
32.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 )存在的期间。
A.民事诉讼权利
B.民事实体权利
C.民事请求权
D.民事实体权利和民事诉讼权利
33.甲有二子乙、丙.甲于1996年立下遗嘱将其全部财产留给乙。甲于2012年4月死亡。经查,甲立遗嘱时乙l7岁,丙l4岁,现乙:丙均已工作。甲的遗产应如何处理?( )
A.乙、丙各得二分之一
B.乙得三分之二,丙得三分之一
C.乙获得全部遗产
D.丙获得全部遗产
34.诉讼时效中止,必须是中止事由存在于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 )。
A.三个月之内
B.九个月之内
C.六个月之内
D.一年之内
35.一方委托他方从事研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在协议未作约定时,其专利申请权归( )享有。
A.委托方
B.受委托方
C.双方共有
D.专利主管机关指定的人
36.下列有关民事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民事法律关系属于思想的社会关系
B.民事法律关系需具备主体、内容与客体三个要素
C.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因合法行为而产生
D.民事法律关系只能存在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
37.甲将自己收藏的一幅名画卖给乙,乙当场付款,约定5天后取画。丙听说后,表示愿出比乙高的价格购买此画,甲当即决定卖给丙,约定第二天交货。乙得知此事,诱使甲8岁的儿子从家中取出此画给自己。该画在乙占有期间,被丁盗走。此时该名画的所有权属于下列哪个人?( )
A.甲
B.乙
C.丙
D.丁
38.在法定代表人和法人关系的问题上,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
A.法定代表人既是法人的代表人,也是法人机关的一种
B.法定代表人履行职务的行为是法人的行为
C.法定代表人只能是法人单位的行政正职负责人
D.法定代表人的代表权源于法律和章程。而不是源于法人的授权
39.姓名权的内容,不包括姓名的( )。
A.命名
B.使用
C.变更
D.依法转让
40.曾某与左某的院子一墙之隔,曾某在自家园中种石榴树,石榴树枝伸展到左某院内,左 某在自家院中摘石榴吃,因而和曾某发生争执。曾某和左某争执的问题在民法中称为( )。
A.共同所有
B.相邻关系
C.按份共有
D.区分所有
二、多项选择题:第41~5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 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少选或错选均 不得分。
41.刑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包括( )。
A.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B.国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D.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42.甲唆使乙盗窃丙的财物,乙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致使丙死亡。对此,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甲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B.甲构成盗窃罪
C.乙构成抢劫罪
D.对甲而言,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罪
43.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将发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结束的侵害也可正当防卫
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不法侵害
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44.处断的一罪包括( )。
A.结果加重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连续犯
45.根据我国《刑法》理论,下列犯罪形态适用“从一重处断”原则的是( )。
A.继续犯
B.吸收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46.下列诸债中,( )属于法定之债。
A.无因管理之债
B.侵权行为之债
C.单方允诺之债
D.合同之债
47.我国的商标注册实行( )原则。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单一性
D.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
48.乙是A工厂负责生产的副厂长。A工厂决定由乙牵头开发一项该工厂急需的新技术。 乙为此成立了项目攻坚小组,由A工厂的技术骨干甲担当该小组的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技术开发。后来,由于A工厂的技术设施不够完备,乙又经过多方联系,找到B工厂合作开发该项新技术。甲带领几个辅助人员到B厂去研发。开发完成以后,甲被调往A厂的人事部门任人事主管。A厂就该项新技术单独向国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申请专利权,并且发明人署名为乙。因此,引起纠纷。后查证,AB两厂当初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但并没有约定专利申请权的归属。请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专利申请人应该是A工厂
B.专利申请人应该是A工厂和B工厂
C.发明人应该是甲
D.发明人应该是乙
49.某甲和某乙签订一份租房协议,协议约定:如果甲之子在一年内出国,则甲将房租给乙居住。这一民事法律行为( )。
A.既未成立.也未生效
B.已成立但未生效
C.是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D.是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50.歌迷甲在一酒吧意外地遇见自己的偶像歌星乙,惊喜之余向乙打探其私生活。乙被激怒,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手中的饮料泼向甲,弄脏了甲的衣服。乙的行为侵害了甲的( )。
A.身体权
B.尊严权
C.健康权
D.财产权
三、简答题:第51~5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 区域内。
51.不作为犯罪之行为人的义务来源有哪些?
52.简述转化型抢劫罪的成立条件。
53.什么是物权,物权有哪些法律特征?
54.简述不当得利概念及其构成条件。
四、辨析题:第55~56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要求对命题进行判断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5.请对“犯罪中止可以免除处罚”进行辨析。
56.“一物不能容二主”是对所有权弹力性的限制。试用民法原理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五、法条分析题:第57~58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要求符合立法原意和刑法/民法理论。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7.《刑法》第388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受贿论处。”
试说明:(1)本条规定的罪名。
(2)本条规定的特点。
(3)本条所规定的“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的含义。
58.《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7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试分析该法条。 六、案例分析题:第59~60小题。每小题l5分。共3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
59.黄军喜新厌旧,为达到摆脱妻子的目的,他在妻子吃的菜里投放了过量的毒药,其妻方某发现菜有异味,便倒给猪吃,猪吃菜后立即死亡。方某知道肯定有人在菜中下了毒药,便将此事告诉黄军。黄军借机说这一定是李某所为(黄军与李某有矛盾),然后和方某联名写信给公安机关.控告李某涉嫌投毒谋害方某。
问题:(1)黄军构成何罪?
(2)有何法定量刑情节?